大陆为什么不收复金门
作为大陆为什么不收复金门话题的专家,我对这个问题集合感到非常兴奋。我会按顺序逐一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提供全面而准确的信息,以便为大家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1.为什么不打金门等岛屿
2.解放军为何没有选择金门为登陆点?
3.秘金门之战为什么全军覆没,无一逃回
为什么不打金门等岛屿
当年金门炮战的时候解放军已经切断了金门的补给,美国都劝蒋放弃金门依靠台湾海峡阻挡工军进攻,工常当不想台湾与大陆完全分离,而蒋也需要金门做做门面表示仍然不放弃大陆的主权,双方利益相同,所以解放军自动放行台湾那边的补给船进入金门补给。
解放军为何没有选择金门为登陆点?
金门岛,解放军一直没有去进攻,而是留给了蒋介石,并不是我们没有能力解放金门岛,而是我们的政治智慧,只要有这个小岛在,台湾问题就永远是我们自己的内部问题。
1949年10月24日,解放军发起了解放金门的战役,3个团的兵力乘坐木船、舢板、渔船和简易渡海工具等,分别从福建的莲河、大嶝岛、后村等地,向金门本岛发起了登陆作战。
起初进行地很顺利,部队在25日凌晨登陆成功,并建立了滩头阵地,但是战斗开始后,船只被敌人炮火摧毁,不能返回迎接第二梯队,导致登岛的队伍成了没有后援的孤军。
结果这登岛的9000多官兵,在没有增援、没有弹药补给、没有粮食的情况下,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坦克等强大火力,苦苦坚持了三天,最终弹尽粮绝,这9000多人全军覆没。
金门战役成为解放战争中损失最大的一次战役,造成战役失败的原因有轻敌、准备不足、缺少登陆战经验等等。
金门战役的失败给很多指战员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以至于影响到了解放海南岛的战役进度。
时至今日,金门岛仍然归属台湾省管辖,虽然它最近的地方距离大陆仅2公里,但是就是这咫尺之遥的距离,竟然成了天堑。
秘金门之战为什么全军覆没,无一逃回
1949年10月27日,金门战况传到台北,蒋介石流下了激动的眼泪。他太需要一次胜利了。他太知道金门战役的意义了。他说:这一仗我们全胜了……台湾安全了。对于蒋介石来说,金门的战略地位确实非同一般。它位于大陆边缘,北与马祖毗连,构成两栖性的边缘地带。金门是台湾的桥头堡。蒋介石曾说:无金门便无台、澎;有台湾便有大陆。历史上的郑成功、施琅攻取台湾,都是以金、厦为出发地的。
金门只要在蒋介石手中,他进可封锁内陆,退可屏障台湾。正是由于我军金门战役的失利,才使蒋介石偏安于台湾,造成两岸分离的状况。
如果金门在我军手中,台湾海峡的交通线便面临极大威胁。台湾失去这一屏障,解放军的大军渡海,朝发夕至,台海的形势就可能是另一种形态。
毛泽东当时的打算是:攻克福建全境后,再占领金门、厦门诸岛,然后效仿郑成功、施琅故事,在福建造船,千帆竞渡,直取台湾。攻下台湾后,再回头收拾西北、西南山河。倘若如此,那么历史就将改写。
在金门战役之初,国民党军一部在西南,一部在海南岛,一部在中越中缅边境,台湾实际是个空岛。胡琏后来在他写的书中说,当时台湾岛上的总兵力不超过10万,且官比兵多,枪比人多。
但海战不同于陆战,金门战役,我军是以陆地为基地,渡过一个海峡,到一个岛屿登陆作战。当时我军将领只看到这是由岸到岸的水上运动,认为是由此岸到彼岸的运动作战,如同大河大江的渡河攻击一样。而实际上,金门之战是一次两栖登陆与反登陆作战,是我军从未接触过的新的战事。我军在海空力量薄弱的情况下进攻金门,从根本上是败给了海洋。正因为金门之战的失利,再加上几天以后的11月3日登步岛登陆作战的失利,才使解放军对登陆战的艰巨有了切肤的认识,才对计划中的台湾登陆作战备加小心谨慎。
3月
误判敌情。1949年10月25日至27日,进军福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发起金门战役,欲肃清盘踞在金门岛上的国民党守军;由于误判敌情及后援不继等原因,这场登陆战以解放军失利告终。
战情传回台湾后,被屡战屡败的国民党当局视作挽回士气的“救命稻草”大肆宣传,在岛内媒体的添油加醋下,成就了所谓“金门大捷”的神话。
扩展资料
1949年10月15日,解放军渡海发动厦门战役,先佯攻鼓浪屿,成功吸引国军注意力,造成国军判断失误。之后,解放军分数路成功登陆厦门,击败守岛国军。10月17日,国军福州绥靖公署代主任兼福建省政府主席汤恩伯弃守厦门,解放军成功占领该地。
在粟裕授意下,叶飞将属下第32军船只分发给第28军,决定集中船只进攻金门,但鉴于船只数量不足,日期一再延后。10月24日晚,终于决定下令渡海,进攻大金门。
登岛解放军在岛上战斗三昼夜,共毙伤国民党军9500余人,登岛部队共3个多团9086人(内有船工、民夫等350人)大部分壮烈牺牲,余部被俘。这是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的一次重大损失。
百度百科-金门战役
中国台湾网-反思金门之战:国民党军搞“人海战术”
好了,今天关于“大陆为什么不收复金门”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大陆为什么不收复金门”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