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羊石像_五羊石像在哪里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五羊石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五羊石像的今日更新,以期为大家带来新的启示。

1.广州五羊雕像在哪个地方。

2.五羊雕像的来历(20字左右)

3.广州五羊石像在哪里

4.五羊石像的创作过程

5.五羊雕像位于越秀公园的哪个地方

五羊石像_五羊石像在哪里

广州五羊雕像在哪个地方。

       广州五羊雕像位于广州市越秀公园内的越秀山木壳岗。

       广州五羊雕像始建于1960年4月,是由尹积昌、陈本宗、孔繁纬设计创作而成。

       五羊雕像由130多块花岗岩雕刻组砌而成,整个石像连基座高11米,体积53立方米。仅主羊头部一块石料,就重达2吨多。

       主羊居中,屹立在岩石最高处,头部高昂,口中衔着“一茎六出”谷穗,回首微笑,其余四头形态各异的羊环绕在主羊四周,其中一对小羊亲密依偎,还有一对是母子羊,小羔羊正在吸吮母羊的乳汁,母羊正回首看着吸奶的小羔羊。

       五羊大小不一,姿态各异,造型优美,栩栩如生,情趣横溢,已经成为广州城市的标志,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极具影响力的城市雕塑之一。

扩展资料:

       五羊雕像的创作背景

       20世纪50年代,广州人民美术社(广州雕塑院的前身)接到当时任职广州市长的朱光指示,要设计创作一个标志性雕塑代表广州形象。广州人民美术社接到任务后,便动员所有人员参与创作设计。

       设计团队以五羊传说作为灵感来源,进行雕塑设计。 当时正是大跃进时期,所有的雕塑作品都必须有领头者,于是便设计了一只领头羊站立在最高处、口中衔着稻穗。

       为了使创作出来的羊更逼真、接近实际生活,设计团队中的主要设计成员孔繁伟和陈本宗特意到华南农业大学的农场具体观察真实的羊的行为状态,最终认定以山羊为五羊创作原型。

       五羊雕像中亲密相偎的两只小羊是孔繁伟创作,跪奶之恩的母子羊是陈本宗创作。 后来广州市长朱光提出将两人设计创作的作品合二为一,从而再继续创作,这便有了今天的五羊雕像。最终设计方案完成后,由曾经雕刻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北京雕塑工厂工人负责五羊石像的雕刻任务。

       百度百科-五羊雕像

五羊雕像的来历(20字左右)

       五羊石雕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五羊”、“五仙”传说,

       前面已有介绍。“五羊衔谷,萃于楚庭”,是古代广州人民向往美好生活而衍生出来的神话故事。这的确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对古代的百越人民来说,还有什么比“永无饥荒”更美好呢,五位仙人送给广州人民的优良稻种,加上广州地区阳光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良好自然条件,使广州人民获得大丰收,广州也就成了岭南最富庶的地方。五羊石像坐落越秀公园内,该石像有一美丽传说:五位仙人身着五色衣服,骑五色羊,从南海飘来,降临广州,五只羊嘴里各衔一茎六穗的稻谷。仙人将稻穗送给当地居民,并祝福永无饥荒,言毕腾空而去,羊化为石。广州亦得别称“羊城”和“穗城”。根据古老的传说1959年在越秀山建一座五羊塑作。这座五羊石雕,连基座高11米,共用130余块花岗石雕刻而成,体积约53立方米,仅羊头部的一块石料就重达2吨多。五只羊大小不一,母羊昂首远望,口衔谷穗,又似回眸微笑,探视人间。其余四羊,环绕其身,亲密依偎,或嬉戏、或吃草,或吸乳。姿态各异,造型优美,情趣横溢。据说当年雕像竣工时,有人提出既是五仙骑的羊,怎会还有在吸奶的乳羊呢?其实仙人五羊都是想像出来的神话,既是仙羊,无论大小,自有仙风道骨,佛法无边。雕塑家们发挥其超群的想象力,匠心独具。40多年来,五羊石雕被誉为广州城徽,为越秀公园增色不少。五羊的传说也广为流传,海内外游客到此浮想联翩,流连忘返,纷纷摄影留念。

广州五羊石像在哪里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羊城的象征———五羊雕塑。据说这来自于“五羊衔谷,萃于楚庭”的传说,是古代广州人民向往美好生活而衍生出来的神话故事。自落成后的40多年来,五羊石雕被誉为广州城徽,为越秀公园增色不少。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广州,有羊城的称谓,这里有一个家喻户晓美丽的神话,即流传甚广的“五羊衔谷,萃于楚庭”的传说。

       大约在周朝时,广州连年灾荒,田野荒芜,农业失收,人民不得温饱。一天,南海的天空忽然传来一阵悠扬的音乐,并出现五朵彩色祥云,上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衣,分别骑着不同毛色口衔稻穗的仙羊,降临广州。仙人把优良的稻穗赠给了广州人,并祝愿这一地区永无饥荒,祝罢仙人腾空飞逝,五只仙羊化为石羊留在广州山坡。从此,承仙之愿,稻穗飘香,年年丰收,广州便成为岭南最富庶的地方。这就是广州有“五羊城”、“穗城”、“羊城”名称的由来。关于五仙降临的年代,有各种各类的说法。有人说发生于周夷王八年(即公元前887年),有人说五仙降临是南海人高固为楚威王相时候,是为战国时期。还有一说是,晋朝吴修为广州刺史,有五仙骑五羊背着五谷来到广州州治的厅堂上,吴修于是在厅堂上绘五仙人像以为祥瑞和纪念。据说今广州惠福西路的五仙观就是五仙降临之地,广州人在此为纪念五仙人专门修建了五仙观,在大殿内还有五仙和五羊的塑像。在今五仙观东侧,还有一块巨大的红砂岩似脚印状的凹石,被称为“仙人拇迹”(拇迹指脚印)。

       在广州越秀山木壳岗上,有建于1959年的五羊石雕像。这是著名雕塑家尹积昌等根据五羊的传说创作的。雕像连基座高11米,共用130余块花岗石雕刻而成。体积约53立方米,仅主羊头部一块石料,就重达4 千余斤。五羊大小不一,主羊头部高高竖起,口中衔穗,回哞微笑,探视人间,余四只羊,环绕其身,或耍戏,或吃草,还有羊羔在吸吮母羊的乳汁。五羊姿态各异,造型优美,栩栩如生,情趣横溢,令人流连忘返,浮想联翩。据说当年雕像竣工时,曾有一些议论,有人提出既是五仙人骑的羊,怎会还有在吸奶的乳羊呢?其实仙人五羊都是美丽的神话,既是仙羊,无论大小,自有仙风仙骨。雕塑家发挥其超群的想象力,匠心独具。由历史传说而创作出来的五羊石雕经过40多年的历史检验,被誉为广州的城徽,为历史文化名城增色不少。1999年7月,五羊石雕被广州市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细考羊城的得名,我们发现确实很有趣,它起源于五羊降临的神话,但传说中的仙人为什么骑羊而不骑马、鹿等等呢?五朵彩云、五位仙人、五色仙羊为什么是“五”而不是“四”或“六”呢?为什么羊口衔的是“谷”而不是“草”不是“花”?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究竟记载着上古先人的什么信息?

       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人类告别了野蛮时代进入文明的社会。中华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离不开物质基础,在我国原始社会首先是畜牧业发展。从渔猎时代的野生动物作为食物的主要来源,到懂得收养猎物有了原始的累积,就慢慢进入畜牧时代。“畜”就是从食物积“蓄”开始的,五畜成为养生食物的主食,其中以羊为主。据古代文献记载,中国的养羊历史很长,传说伏羲时起,即教民饲养家畜。当时,人们的狩猎工具已有新的发展,发明了网,可以用网来捕获活的野羊。为了储备过冬和防止自然灾害,将捕来的活野羊等野生动物圈养起来就成为十分自然而然的事。饲养家畜也是早期人类从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走向定居的农牧业生活开端。古文字学家认为,“伏”字即是降伏的意思。“伏羲”含有将野生动物降服成为温顺家畜以供享用和供牺牲之意,“羲”字本身又含有羊,即将野羊降伏为家羊的意思。而羊性温驯,是最早被人类牧养的家畜之一。

       中国第一个朝代——夏,已经有了养羊的记载。《楚辞?天问》中云,夏启在征服了有扈氏以后,把俘虏罚作“牧竖”,强迫他们“牧夫牛羊”,即成为牧畜的奴隶,这段史料讲明,夏朝已出现饲养牛羊的奴隶了。 到了商代,中国的农牧业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水平,畜牧在商代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牛、羊、猪、犬、鸡”这个六畜概念已形成。商代甲骨文中多次提到祭祀用羊,数量较多,奴隶主贵族祭祖,十分铺张浪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周代的养羊业到了比较发达的水平。产生于周代的《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在三百零五篇中提到羊的就有十多篇。《无羊》篇反映周宣王时期的养羊业相当兴盛。春秋战国时期,对羊的繁殖和经济价值更为重视了,如《礼记》记载:“大夫无故不杀羊”,“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郑玄注曰:“古来杀牲,食其肉,坐其皮,不做犬羊,是不无故杀之”。可见,羊在当时已是一种财富,多是在祭祀,庆典中用羊,平时就不随意将羊宰杀,以利于羊群的繁殖壮大。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高峰。人民积极开垦荒地,耕田植桑,围栏放牧,农业生产比以前有更大发展。当时的养羊业发展很快,出现了许多养羊、屠羊、卖羊肉为职业的人士。

       因此,在中国古代“羊”是非常重要的,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食”和“羊”就构成“餋”;“膳”(古为善)是口中有羊,“月”表明当时是以羊肉为主食,“用膳”就是用羊肉来喂饱肚子。由此可见“羊”是与上古先人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动物食物。从食鱼到吃羊,是中华饮食文明进步的物质表现。

       同时,羊是游牧文化的表征,在经历过畜牧业为主的生活后,我们的祖先又确立了以五谷为饮食养生的物质基础,我国经历农业的开创与发展而成为农业大国,五谷就是农业文化的象征,“谷”也是“禾”和“穗”。

       炎黄文化是羌(游牧)文化与农业融合之“和”,五仙人带来了“羊”和“谷”,意蕴将中原饮食、文化的根本和精华带来广州。广州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秦汉时期就开始与海外进行贸易和文化的交流,蔚蓝色的海洋使广州的发展空间得到无限延伸。广州文化是土著的南越文化、中原文化和西方(海洋)文化融合之“和”。“五羊”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最富有民族特色的阴阳五行学说之“五”与“阳”融合之和;广州之“鲜”又是北方的羊与南方的鱼融合之和。

       另外,羊是中国传统的吉祥之物,能给人带来幸运,也有人认为羊是广州古越族人的图腾崇拜物。羊字古和祥通,中国古代的铜器的铭文中“吉祥”多作“吉羊”。汉元嘉刀铭有“宜侯王,大吉羊。”羊又是美好的象征、瑞祥之物,自古以来就是六蓄之一。有人认为,汉字的“美”拆开来就是“羊大”,即羊肥大的就是美;汉字的“鲜”,拆开来就是“鱼和羊”,而美好的白玉,则用洁白莹润的羊膏来比喻,美其名曰羊脂白玉。羊性格温驯又富有博爱的精神,自古以来,羊与人类就和睦相处,为人类作出了无私的贡献。它对人从不要求什么,吃的是草,奉献给人的却是羊奶、羊毛、羊肉和羊皮,连羊粪也是很好的肥料。在羊的身上,有一种奉献的精神和牺牲的精神。因此,羊是广州先民十分喜爱而又十分熟悉的动物。从出土文物看,广州汉代是很重视畜牧业的,在广州汉墓中,发现了不少猪、羊、牛、鸡、鸭、鹅等陶塑,造型生动逼真,形象地反映了汉代广州六畜兴旺的情景。在广州出土的汉代陶屋中,不少有羊圈栏的设置。麻鹰岗东汉建初元年(公元76)年砖墓,出土一间三合式陶屋,后侧廊屋就有一个羊圈,一俑正赶着三只羊沿屋侧斜梯进入羊圈。其它汉墓出土的陶屋也有一侧设羊圈,几只陶羊自己爬上阶梯,鱼贯式进入圈栏。这就说明汉代广州,人们喜欢养羊,羊肉是当时人们喜爱的肉食,当时广州地区养羊成风。

       由于有了五羊衔谷这个美丽的传说,我们这座古老的城市便有了“羊城”、“穗城”、“仙城”等称谓,后来又有了“广州”和“花城”的名称。这五个名字是广州文化在两千多年的城市历史长河中融汇和积淀的产物。广州濒临南海,有人认为,羊城的“羊”,加上三点水,就是“洋”,即三羊。所以广州文化有很深的海洋文化的背景,广州市因此又是长盛不衰的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而广州的土著是越族,越族文化长期和汉文化以及海洋文化交融在一起,三种文化融在一起,三羊开泰,形成了广州古代文化的特色,即兼容开放的人文意识,富有进取的商业意识和讲求实效的务实意识。

五羊石像的创作过程

       广州五羊雕像位于越秀区越秀公园西侧木壳岗上,是由130多块花岗岩石雕刻组砌而成的高11米的圆形底座大型石雕像。

        五羊石像中大山羊居中,昂首远眺,口衔一茎六出谷穗,羊角雄浑有力;其余的石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其中领头羊的右羊角曾经在2001年8月被雷电击中而掉落,为此广州雕塑院对石像进行了修复和翻新。石像是著名的雕塑家孔凡伟、陈本宗根据流传甚广的五羊衔谷,萃于楚庭的传说,于1960年创作而成。整座石像宛如东方古代的和谐家庭,老为尊者,壮有所用,少有所长,幼有所养。

        这座由历史传说而创作出来的五羊石雕经过半个世纪的历史检验,被誉为广州的城徽,为历史文化名城增色不少。1999年7月,五羊石雕被广州市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五羊雕像位于越秀公园的哪个地方

       五羊石像主体的艺术创作过程和造型特点

       五羊石像由岭南著名雕塑艺术家尹积昌、陈本宗、孔繁纬创作,始建于1960年04月,位于越秀山木壳岗,如今,已成为海内外宾客到广州必前往怀古凭吊的著名景点。五羊石像,高11米,用130块花岗石雕刻而成,体积53立方米。以四头形态各异的小羊簇着一头口衔稻穗的高大母羊为造型,再现了羊化为石,把稻穗赠给广州人民的传说。石像中大山羊居中,昂首远眺、羊髯微拂,口衔“一茎六出”谷穗,雄浑有力的羊角伸向半空,显得深沉、威武。余下四头山羊环列四周,或小羊跪乳、或母羊回首、或吃草饮水、或嬉戏打闹,形态可爱,栩栩如生。

       越秀山以五羊石像为核心将景点拓展为五羊仙庭

       五羊石像,1999年07月,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40周年之际,又将五羊仙故事内容,由五羊石像原作者尹积昌主持创作浮雕两组,并增设牌坊、亭、台、廊、碑石等景观,将景区扩大至近万平方米,景点总称为五羊仙庭。2001年8月13日,五羊石像被雷电击去一只角,后来已修复。

       五羊石像代表广州城市形象笑迎海内外宾客

       五羊石像免费向海内外宾客免费开放。

       五羊雕像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988号越秀公园内木壳岗上。

       五羊石像:

       广州是岭南文化和珠江文化的中心城市、文化发祥地之一,历史传说、人文景观和城市雕塑众多,若论及影响和意义,五羊石像堪称广州城市的第一标志。五羊石像由岭南著名雕塑艺术家尹积昌、陈本宗、孔繁纬创作,始建于1960年04月,位于越秀山木壳岗,如今已成为海内外宾客到广州必前往怀古凭吊的著名景点。

       相传,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87年),广州人民辛劳终日、难得温饱,有一天,天空中仙乐缭绕,五位仙人身穿五彩衣,骑着五头山羊降临广州,体察民间疾苦后,驾祥云而去,口衔"一茎六出"谷穗的五羊遂化身巨石,永留广州。五羊仙子下凡间,给广州人民带来幸福吉祥,从此,广州成为了南国富饶之地,人民丰衣足食。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世代相传,千百年来,广州因此在海内外人们心目中赢得"羊城"、"穗城"的美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五羊石像

       开放时间:

       9:00-17:00

       门票价格:

       免费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广东省广州市

       创作过程( 五羊石像主体的艺术创作过程和造型特点):

       五羊石像由岭南著名雕塑艺术家尹积昌、陈本宗、孔繁纬创作,始建于1960年04月,位于越秀山木壳岗,如今,已成为海内外宾客到广州必前往怀古凭吊的著名景点。五羊石像,高11米,用130块花岗石雕刻而成,体积53立方米。以四头形态各异的小羊簇着一头口衔稻穗的高大母羊为造型,再现了羊化为石,把稻穗赠给广州人民的传说。石像中大山羊居中,昂首远眺、羊髯微拂,口衔"一茎六出"谷穗,雄浑有力的羊角伸向半空,显得深沉、威武。余下四头山羊环列四周,或小羊跪乳、或母羊回首、或吃草饮水、或嬉戏打闹,形态可爱,栩栩如生。

       好了,今天关于“五羊石像”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五羊石像”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